从数据看香港网络新闻发稿:热点事件背后的社会情绪

从数据看香港网络新闻发稿:热点事件背后的社会情绪

当然,这些趋势也是很多媒体没有得到解决的。由于在80年代初,美国的IT界和通讯公司研究了心理学,结果发现人们通常以态度为基调来思考社会问题。对于这个现象,美国NDBA学者为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,他认为:一个人的态度与他所持有的经验是截然不同的。

心理学家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心理学家的著作《观察神经科学》中,后来才引入中国。这个理论发现人们使用和理解人物对一个事件的情感、态度和行为所做的反应是微妙的,却是客观的、连续的。

还有心理学家将人与人相互联系、相互影响称之为“换位思维”,也就是说,人们往往倾向于把自己和他人联系起来,以此作为自己表达观点的主要途径。

进入90年代之后,人们对于情绪的认知和表达上已经趋于理性化,并且开始注意到了这些情绪和行为背后的“共同点”。所以,品牌营销也从“赢得”“满足”的消费行为演变成了“赢得”“认同”。

比如说,很多品牌的营销目标就是赢得年轻人的认同。

比如支付宝的“五福红包”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
3.如何有效的进行情感营销

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消费行为?

首先,情感需要时间的积累。如果在没有强大的品牌力支撑,那么一旦进入到“情感阶段”,就会固化在一个人的认知里。品牌需要做的,就是将品牌理念融入到情感之中,赋予品牌生命力。

版权声明:
作者:a351910080
链接:https://www.zjkszkgjt.com/24389.html
来源:文芳阁软文发稿网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